同性腐男男黄gv片在线观看,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白嫩少妇高潮喷水,吃奶呻吟张开双腿做受在线播放

您的位置:首頁 >關于我們>華美龍報

第6期市場版(一)——市場版(二)

市場版(一)

華美龍防偽防竄貨解決方案引領行業潮流(下)

濮繼嵩
        (上接本報第五期)
        方案三:在線多級對應標識系統
        本方案為在產品的生產階段,系統為每個產品分配唯一的編碼,通過在生產、入庫、出庫銷售等各個環節對該編碼進行科學的登記,可以準確地得到產品的物流信息,在原有的盒箱對應的基礎上增加箱與托盤的對應關系。
        生產時,事先設置產品的包裝規格,通過噴碼機等設備為每個產品噴印一個防偽編碼,當生產數量達到預先設置的包裝數量時,系統驅動在線條碼打印設備直接打印出外箱條形碼標簽,標簽的條形碼編號與箱內的產品編碼有嚴格的對應關系;箱與托盤(托盤標也采用條形碼標簽)之間臨時通過采集器掃描條形碼在系統中建立對應關系,所打印的編碼和條碼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直接作為入庫信息,減少了倉庫的重復數據錄入。
        產品出入庫登記主要以條碼數據采集的方式進行,產品入庫時可以登記產品在倉庫中的存放位置,出庫發貨時逐一采集發往各銷售區域的箱包裝(或托盤)標簽條碼,為庫存管理和查處竄貨建立基礎數據庫。所有登記進入數據采集終端的數據,會直接上傳到數據管理計算機中,數據中心自動將防偽編碼與對應的條形碼及設定的銷貨地區一一對應。數據管理計算機定期自動將數據采集終端中傳來的數據通過瀏覽器上傳到數據管理中心,作為竄貨查詢的基礎數據。
        在軟件方面,華美龍采用了基于B/S結構(瀏覽器/服務器的結構)的框架,相對于以往的C/S結構(基于客戶端的結構)而言,B/S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使用簡單。無論在哪里的用戶,只要能上網,就能夠使用系統進行防偽和物流信息的查詢以及生產數據和倉庫發貨數據的管理,無需安裝其他軟件。
        2.便于維護。系統的備份和升級等工作只需在華美龍服務器上就可以完成升級操作。
        而且,根據藥品的包裝特點和標記要求,該系統還支持激光在線標識設備對獨立銷售的包裝進行打碼。激光打標設備與油墨噴碼設備不同,在產品表面標識的信息圖案為高能量激光燒灼形成,因此,標示的編碼標記不可用溶劑擦除。如果用物理方法刮除,則會破壞產品包裝外觀的完整性,影響產品銷售。激光噴碼機與油墨噴碼機相比,不僅不必清洗噴頭和經常更換易耗件,還能大大節省運行費用,噴出的標識效果更清晰,而且長久保存不會被擦掉。激光打碼技術的崛起,有效解決了因為標識不清而產生的商品竄貨問題,是當前比較經濟有效的標識技術。
        十年磨一劍,經過數年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華美龍的防竄貨技術和功能日臻完善:
        1.對潛在的竄貨經銷商是個巨大的心理威懾。一旦出現竄貨,企業便能立刻自動查到,從而減少竄貨的發生。
        2.及時準確地知道誰在竄貨,什么時候竄的,竄貨量多大,竄的什么貨等等,為教育、懲罰竄貨者提供可靠證據,方便、快捷平息竄貨矛盾,制止竄貨行為的擴大,把竄貨控制在最小范圍,有利于穩定市場。
        3.防竄貨控制信息不易被破壞。采用的技術手段受法律保護,且不易被竄貨者采用的普通手段破壞,提高了竄貨者的破壞成本。
        4.防偽、防竄貨碼同時做在標簽或產品上,經銷商一旦破壞防竄貨碼,實際上破壞了防偽防竄貨標識,就有可能破壞防偽編碼,還會給產品包裝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會影響產品銷售。即使經銷商把防竄貨碼破壞,大家仍然可以通過防偽碼追溯出防竄貨碼,進而發現是否有竄貨現象,方便對竄貨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如果破壞了防偽碼,消費者可能會拒絕購買,竄貨者得不償失。
        5.通過對編碼信息重新定義來解決退貨、換貨、回收貨等銷售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較好地把握正常調貨、竄貨、生產及庫房管理。通過信息重新定義,產品在倉庫中能隨意擺放,輕松應對諸如盤點、生產線出故障、經銷商更改訂單、臨時緊急需要改變發貨對象等突發情況,從而改變目前生產、庫存中的被動狀態。
        綜上所述,針對醫藥企業長期以來所面臨的防偽和防竄貨難題,華美龍公司推出的“醫藥企業防偽及物流監控系統”,能積極幫助企業在維護自身知識產權方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地打擊假冒偽劣和竄貨行為,提高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還醫藥企業一個潔凈的天空!
 
細節決定成敗
熊國強
        幾天前一個朋友打電話向我哭訴,說他的銀行帳戶被盜,所有的積蓄全被盜走。細問其原因,原來他登陸中國銀行網上銀行的網站時,不小心將of輸入成off,結果正好是一家專門模仿中國銀行網址的網站,只要中國銀行的帳戶從該網站登陸,帳戶信息就會被人家惡意竊取……聽完之后,只能安慰他幾句了。然而,靜下心來想想,of和off僅一字母之差,導致他損失這么大,如果最初他能夠細心一點,就可以避免這個損失。由這一件事深入思考一下,平時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何嘗不是這樣呢。由此,我想起業界經常提及的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
        古人云:“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某個細節上,只要有一點點的出入,就會引起很大的差別。每一個細節都會對事情的結果起到決定作用。只有保證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好了,整個事情才會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才有可能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我剛進公司的時候,總覺得“做大事不應拘于小節”,認為只要大的方向是正確的,就一切ok,細節上的小問題可以馬虎一點對待,能混過去就混過去。后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舉個例子來說,我明白技術支持的一部分工作是給客戶上門進行軟件安裝以保證軟件的正常運行,客戶對項目進行驗收,這一塊工作也就算完成了。所以,我只關心軟件的運行情況,認為只要軟件能正常運行,就算完成任務,而對那些操作手冊等文檔的書寫不怎么認真,以為可以混過去。結果在這上面總會吃虧,操作手冊如果寫得不規范,不僅僅會影響該項目驗收,而且會影響我們公司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當然,在以后的時間里,我越來越意識到,事無巨細,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到事情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如,一臺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需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而美國的“阿波羅”飛船,則要兩萬多個協作單位生產完成。在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數百萬的零部件所組成的機器中,每一個部件容不得哪怕是細微的差錯。否則的話,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單是殘次品、廢品的問題,甚至會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的原因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 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要想保證一個由無數個零件所組成的機器的正常運轉,就必須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的細節有機地聯系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保證其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龐大的系統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想象不到的災難。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曾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想想看,每個人每天要執行多少不同的行動)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 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這是忽視細節的代價。
        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是一個比較難的事。豐田汽車社長認為其公司最為艱巨的工作不是汽車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而是生產流程中一根繩索的擺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細、不偏不歪,確保每位技術工人在操作這根繩索時都無任何偏差。
        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已故總理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而缺少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而缺少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地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浙江普洛康裕制藥有限公司
 
        浙江普洛康裕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原料藥、制劑、醫藥中間體的大型綜合性制藥企業,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醫藥工業重點企業,并已連續十年榮獲浙江省醫藥工業“十佳企業”稱號,連續十二年榮獲浙江省中行 AAA 信用等級企業稱號,連續六年躋身浙江省納稅大戶行列,并先后通過了國家藥品 GMP 、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和 OSHAS18001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2007 年 1 月,公司順利通過了美國 FDA 的官方現場審計,成為金華市首家且唯一一家通過美國 FDA 現場審計的企業。
        公司現擁有數條化學制藥、半合成抗生素、醫藥制劑(凍干粉針、口服固體、液體制劑)產品的現代化生產線,提供品質優良的抗腫瘤類、抗病毒類、抗感染類、治療心血管類、特藥類等五大系列產品。
        公司本著“一心一意制藥,認認真真做人”的原則,恪盡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責任和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義務。以人為本,科技創新,誠信經營和社會責任感是公司健康、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
        公司始終秉持“以科技為依托,以創新求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堅持“非高科技項目不上”的發展思路,以省級藥物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為核心,堅持走產學研聯合之路,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了科研開發實力與創新能力,推動科技進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優化產品結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產品開發上,公司堅持走創仿結合之路,加大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強化面向市場的技術開發行為,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一線產品在生產、二線產品在儲備、三線產品在研制、四線產品在策劃的產品研發格局。公司擁有國家級項目7個,擁有國家二類新藥4個,國家四類新藥8個,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10個,浙江名牌產品3個。


市場版(二)
“電子監管網”或壽終正寢
劉巧楠
2008年3月,一篇名為《質檢總局強力推行電子監管碼 19家企業上書反對》的文章一夜之間被國內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以下簡稱“電子監管網”)由此進入了公眾視野。
據悉,從2005年4月開始,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電子監管網”,宣稱該網的防偽功能能夠對所有產品進行嚴格有效的質量監管。 2007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再次發文,強制推行“電子監管網”,要求包括食品、家用電器、人造板等9大類共計69種產品,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加入“電子監管網”方可上市銷售。這一舉措對預包裝食品生產企業影響巨大,其實質是設置了新的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條件,從而使“電子監管網”廣受詬病。
作為見證了中國防偽行業10年發展的防偽企業,我們認為,從技術原理上講,“電子監管網”根本無法實現產品質量監管;從商業模式上看,“電子監管網”不僅其商業背景本身就存在諸多質疑,而且其強制入網、壟斷經營的操作方式業已在防偽行業以及其它應用行業中引發極大反響。
一、“電子監管網”的技術原理無法真正實現產品質量監管
“電子監管網”的核心應該是對產品質量的監管,而“電子監管網”使用的是為每件產品編制一個唯一數碼,并將數碼印制在紙制標簽上,然后將標簽粘貼在產品上的方式,為每件產品攜帶一個唯一身份號碼來監管產品;消費者通過這個身份碼,利用電話、短信、聯網終端來查詢驗證,獲取產品的真偽信息。這僅僅是搬用了防偽行業10年來所使用的以數碼防偽為基礎的通用技術手段,其作用只能鑒別產品的真偽,根本無法鑒定產品質量。
二、“電子監管網”的產權背景和盈利模式導致其缺乏公信力
負責承建和運營“電子監管網”的是中信國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國檢)。該公司是由中信21世紀公司與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中國華信郵電經濟開發中心于2005年1月20日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公開資料顯示,“電子監管網”推進辦公室主任為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宋明昌,副主任來自香港中信21世紀公司中信國檢董事會九名董事中兩名由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委任。公開信息還顯示,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占股30%
從“電子監管網”的產權實質和盈利模式分析,這是純粹的商業盈利行為。因此人們不禁質疑:質檢總局為何要為一個背景復雜的香港公司,純以盈利為目的建設一個系統,動用行政力量,強迫全國數十萬家甚至上百萬家企業,每年花費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資金去加入“電子監管網”呢?
三、“電子監管網”增加了入網企業的成本
“電子監管網”雖然聲稱不增加企業負擔,供消費者免費查詢,事實卻遠非如此。在產品入網和查詢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發生三項收費。
1.年基本服務費:向企業收取,每年600元
“電子監管網”的收費項目包括基本服務與增值服務兩部分,基本服務包括入網、賦碼、查詢。客戶每年必須交納600元的基本服務費。
2.附碼費:企業新增成本過大
一方面,在食品包裝上打印“監管碼”非常繁雜,涉及設備改造、生產線速度調節等多個方面,會極大地增加操作難度和生產成本乳品企業在罐裝產品上加貼電子監管碼標簽,只能采取人工貼標方法,需要300 多工人專門貼標,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增加了成本。某食品類行業協會在向國家質檢總局發的《關于對實施電子監管提出建議的函》中表示,該協會認為將以上產品納入電子監管系統不僅給企業增加了成本,而且存在極大的操作難度,具體理由包括標簽內容過多、賦碼操作難度大、實施過渡期太短、操作成本太大等11條意見。
3. 查詢費:消費者需額外支付電信費用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開的宣傳資料,對于加入“電子監管網”的商品,消費者可通過電話、短信和網絡三種方式查詢商品真偽,其中,電話每分鐘0.3元,發短信至95001111每條0.2元(短信回復還要收費0.2元甚至更多)
據有關人員透露,“電子監管網”的主要收入在增值服務上。增值服務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數據統計、信息分析等個性化的服務,主要包括播報企業廣告宣傳、播報產品質量、播報防偽(查詢防偽)等,這些服務是按月收費的。播報企業廣告宣傳、播報產品質量、播報防偽(查詢防偽)的增值服務費為每種產品每月2000元,最便宜的一項播報服務是200元/月。以一家企業有10種產品計算,僅播報產品質量的增值服務費每月就得花費2萬元,這樣算來,一個企業每年的服務費不低于20萬元。
不言而喻,所有收費的埋單者無非是入網企業和消費者。實施電子監管碼無疑會極大地增加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
四、推廣方式的疑惑
2005年起,國家質檢總局不遺余力地屢次發布紅頭文件,強力推行“電子監管網”,范圍漸廣,力度漸大。首先以河北為試點,繼而向廣東等省擴展,再而強令所有名、特、優、新生產企業必須改用“電子監管網”。 國家質檢總局專門出臺規定,不入網的企業不得申報國家免檢產品
為了推廣“電子監管網”,國家質檢總局還專門成立了“產品質量電子監管推進領導小組”和“產品質量電子監管推進工作辦公室”兩個機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推進領導小組”由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任組長,中信國檢董事長陳曉穎任領導小組成員。此外,這個領導小組還下設 “產品質量電子監管推進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宋明昌擔任,陳曉穎為副主任之一。國家質檢總局的這種安排讓人質疑:“一家控股公司的負責人,如何能在政府部門設立的領導小組中擔任職務?”
五、“壟斷經營”飽受詬病
“電子監管網”自推出之日起,就備受行業壟斷經營的指責,業內的詬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未按規定公開招標
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行業牽頭單位使用防偽技術或防偽技術產品對某類產品實施統一防偽管理時,應當進行招標。2007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發582號文件強制推行“電子監管網”后,企業根本未得到任何公開招標的信息。
2、并非所有產品都要防偽
“其實防偽與保障產品安全不能畫等號,防止假冒只是保障產品安全眾多環節中的一個。”國內某大型防偽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對于有防偽需求的企業來說,他們要求防偽企業提供的服務也是不同的,譬如一瓶茅臺酒和一袋方便面所需要的防偽技術肯定是不同的。正是因為企業需要個性化的服務,才有眾多防偽企業共同競爭的格局。“從我們服務的客戶產品來看,各行各業都有,但通常需要防偽服務的則是該行業最頂尖的品牌”,該負責人介紹,“以酒類產品為例,全國幾萬家酒類生產企業,真正需要防偽服務的也不過百家左右。”
有些企業需要防竄貨,有的僅是防假冒,有的是為了控制物流,可是中信國檢卻對69類產品千篇一律采用市面上早就有的普通技術,這本身也是不符合企業需求的。 
3、與入網企業未簽合同
同樣是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的規定:防偽技術產品的生產須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禁止無合同非法生產、買賣防偽技術產品或者含有防偽技術產品的包裝物、標簽等。
這就是說,企業如果決定使用中信國檢的服務,應該與其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包括因中信國檢方面原因致使生產企業無法及時取得碼段、無法及時激活碼段以及中信國檢不能及時準確應答消費者的查詢等情況下的損失賠償。然而從某些產品上已開始試驗電子監管碼的某大型食品企業負責人那里證實,他們是沒有和中信國檢簽訂合同的。
……
2008年8月1日,適逢《反壟斷法》正式頒布實施的第一天,國內四家防偽企業一紙訴狀將國家質檢總局告上了法庭,起訴國家質檢總局推廣“電子監管網”經營業務、強制要求企業對產品賦碼交費加入“電子監管網”的行政行為違法,隨后又有四家防偽企業以同樣的訴訟理由起訴國家質檢總局,被各大媒體紛紛冠以“反壟斷第一案”反復進行報道,由此,本已漸漸淡出公眾視野的“電子監管網”又被輿論推向了風口浪尖。之后,國家質檢總局通過防偽協會與原告方進行了幾次溝通協調,但均無果而終。
2008年8月25日,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
據知情者稱,國家質檢總局大約在10月初悄然撤銷了“電子監管網”的兩個推進專設機構,但至目前為止,其尚未公開說明撤銷的具體原因。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官方網站上有關這兩個機構的設置及組成人員名單已被刪除,“產品質量電子監管”專題的內容也有幾個月沒有更新。這顯示國家質檢總局正在對“電子監管網”的推廣給予重新考慮,“電子監管網”或許就這樣壽終正寢,不了了之也。
返回

深圳市華美龍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天明科技大廈1402
  • 銷售直撥:13410439898/ 18928489683/ 13530650318

  • 客服郵箱:30123212@qq.com
防 偽
查 詢

請輸入產品編號